线上分享

机器人AI创业团队,2022年,我们给你这样的忠告!

一一这个赛道没有泡沫。

  • 机器人AI视界
  • 2021-12-17

2021年,在智能制造大趋势下,“缺芯”危机、原材料短缺、供应链承压、供电紧张、海运价格指数飙升等内外部不利因素逐渐增多,机器人行业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机器人投融资市场,仍然掀起持续热潮。柔宇科技工资欠发事件犹言在耳,灵动科技年内二轮融资两亿元顺利推进。对于机器人AI产业的年轻精英们,行业巨头们有什么样的忠告?

12月15日,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与斯坦德机器人、越疆科技、华成工控和勃肯特共同推出了机器人系列蓝皮书,并举行了2021年高工机器人系列蓝皮书全球首发会。

勃肯特总经理王晓军、斯坦德机器人董事/VP王茂林、越疆科技工业事业群副总经理李春波、华成工控董事长汤勇与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一起,与一众媒体展开对话。

▲  行业巨头与媒体展开对话

“这个赛道没有泡沫!”

问:我想问一下大家如何看待近一两年内国内机器人产业频繁融资,其中是否有泡沫呢?

汤勇:你问的是赛道热,投资有没有泡沫是吧? 我认为双方我情我愿的事情就不存在泡沫,泡沫破了才叫泡沫,不破那就不叫泡沫,谢谢!

李春波:首先我们觉得做协作机器人行业的,毕竟它还是一个工业体系做出来的,我认为整个行业属性和人群属性很明确,就是大家都很实在,所以我认为在一路追随整个工业往前深耕的过程中,其实我们的泡沫是不存在的。

王茂林:首先可以肯定明确回答这个行业是存在泡沫的,但是就像飞哥刚才说的过剩的泡沫就人喝了毒药一样,泡沫太旺盛其实一个毒药,适当的泡沫非常有利于行业的发展,是一杯啤酒。如果说一点泡沫都没有的,那么这个行业一定是平淡无奇的,因为资金其实也是一个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如果它就是一杯白开水,意义也不大,所以我认为这个行业是处在适当的泡沫中,非常有利于促进行业的迅速发展,这个迅速发展过程就会奠定整个市场格局,这个时间点其实今年已经开始了,可能还会持续2—3年的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谁能够问鼎中原。

王晓军:我也接触过不少的投资方,我觉得泡沫可能是单方面造成的,我觉得从投资方这个角度来讲,我看到更多的是不太专业,对行业不太了解,可能更多是追求一个短平快的目标吧,所以会导致行业存在泡沫。当然行业存在泡沫,我觉得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有很多的企业愿意参与到这个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来,那么企业在这个市场中可能会经过不断的竞争,最终会留下一些好的企业。

问:请问华成工控2022年的市场战略,有什么样的布局和规划?

汤勇是这样的,我们明年部署的是想把关节机器人用于简单应用的部分,把它做到极致。因为简单应用往往是中低端制造业,他们对成本要求特别严格,所以我们为了迎合广大制造业向自动化和智能化专项,想在这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可能就是你们俗称的内卷和打价格战,我只迎合我的客户。大家觉得我们在产品上面做得便宜,你们也可以看看我们的财务报表,我们只要求40%的毛利,谢谢!

▲  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

问:我们观察到目前有70%左右的并联机器人主要应用在以食品、制药、日化为代表的日用消费品领域,并联机器人如何才能开拓更加广阔的应用市场呢?

王晓军:这么说吧,你刚才看的一个比例可能在勃肯特有些变化,我们是40%来自于传统工业,60%来自于3C这个行业。

另外一个就是如何保持这种高速的增长或者是市场占有率,目前我们主要针对细分的行业,了解工艺痛点,我们可能会为它提供一些好的解决方案或者提供一些定制化的产品,能够去解决客户的痛点,这是我们获得更多市场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问:勃肯特成立五年来,保持着每三个月实现一次产品更新,这次也是发布了倒装串并联机器人,我们想了解一下,它最大的技术难度在哪里?勃肯特如何在相对细分的市场中,支撑起它自身的成长空间? 

王晓军:刚才您提到的倒装串并混联最大难点是在结构,能实现360度无死角的旋转,这是它最大的难点。

另外如何保持增长,其实刚才第一个问题已经谈到了,我们可能会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走下去,为我们的客户或者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多适用于我们应用场景的产品,同时面向细分的行业,我们愿意去做吃螃蟹的第一人,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为我们的客户积累行业的经验,这是我们能想到的。

▲  勃肯特总经理王晓军

“钱多堆不出来大市场”

问:机器人产业,尤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公司,还有上游一些零部件的制造公司,目前应该都是属于重资产的范畴,它的前期投入非常大,怎么平衡目前的投入和回报,这是非常关键的,就是别在产品成熟之前,别在产品批量上市之前,就把钱烧光了,今天上午飞哥主持活动的时候,也说了某一个公司,我知道他说的是深圳柔宇,类似创业团队,他们某一个方面控制不好,资金链就会出问题,我想问一下台上嘉宾,你们对这些创业者和团队,有什么样的忠告和建议,给目前正在奋斗中的创业者一些好的想法。

汤勇:我先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华成工控是内生增长起来的,目前暂时没有接触过很多外部投资,所以对钱的需求目前暂时没看到,但是我也能够理解我们这个赛道热得发烫。用了人家的钱,募到资了,投资人的想法首先要考虑企业实际操控人和CEO花钱的方式,他如果把投资人的钱当成自己的钱,这个还是有幸的。如果融到钱了,可能企业没做好,门面很高大上,这要谨慎一点,可能仅仅是为了A轮覆盖B轮,B轮覆盖C轮,这种情况有,但是我相信我们本行业大多数从业者还是想认认真真把事情做好的。

我也对融到资的那些说一下,第一个祝福你们;第二个企业没做大之前尽量专注一点,花样不要太多,行业不要太多,否则钱多堆不出来大市场,还是要内生增长。

李春波:越疆团队对于融资和投资人的钱,花的每一分还是非常谨慎的。说白了,回归本质!我们拿到钱,怎么能把这个钱花到刀刃上,怎么控制好整个研发投入成本?其实在每一步投资点,拿到钱的时候,都做了深度的分析和预算规划的,包括我们整个研发,其实我们更多的是看重整个团队的投入,我们是去找更明确的主攻方向,我们还是要先看清这个市场,然后从实际的工业、工艺和实际场景里面倒导回来,影射回来整个产品开发的重点和方向,这样就在某些环节里大大缩短了研发和开发的周期,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成本控制。

另外我认为赞同华成工控的说法,每一个阶段我们在拿到钱的时候方法和用法其实是不一样的,但是一路走来,我们毕竟是创业型公司,还是要具备创业精神,花好每一分钱。

王茂林:我觉得最终还是要回归商业的本质上面。一个公司的发展,我觉得亏损是不可持续的,以斯坦德机器人为例,我们还是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基础,进行产品驱动,兼顾技术思维和商业化思维,一个创业型公司才能够走得更长远。

▲  斯坦德机器人董事/VP王茂林

“解决了痛点才赢得市场”

问:刚才提到了一些盈利的问题,我就接着这个想问一下,机器人替代人工是一个大的趋势,但是我们也看到机器人企业规模化的上量,包括获取盈利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像现在一些工厂考虑使用机器人或者自动化,他们的一个疑虑是什么,主要是在成本哪一块吗,或者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在具体的商业落地中的挑战是什么?

王茂林:我觉得对工厂来说,上不上机器人,肯定是一个理性的决策,第一个关心的,是上了机器人,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第二个要关心的,是能不能低成本解决问题;第三个是能不能持续性地低成本解决问题。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市场就初具苗头了。

王晓军:从我们接触的客户来看,就像王茂林王总讲的,客户更关注的是能不能解决他的痛点,这是最关键的,现在客户在使用机器人产品上,也是越来越理性,更多不是去看单一产品,而是看整体的解决方案,第一个能不能解决它的痛点,第二个就是成本是不是最低的。

问:对你们来说,解决这些问题,让产业真正落地,有哪些挑战,可不可以谈一谈?

王晓军:关于痛点问题,每一个行业、每一家公司都是不太一样的,针对的每一个客户,也是不太一样的,对我们来讲,有可能最大的难点,是客户在最开始接触时,可能会对你的信任感没有那么强,尤其是国产品牌,这是最大的难点之一。随着跟客户进行解决方案交流的时候,他们慢慢会跟你建立这种信任,最后根据性价比再决定是否选择你的产品。

 汤勇:我们是跟工业机器人行业配套的,跟王总他们有些不一样,我讲一下我们客户的痛点,因为我们的客户是本体企业。

本体企业客户的痛点是什么呢?过去四大家族过来的机器设备,往往要通过复杂的学习,基本上派人去培训半个月左右,才能掌握一台机器人的用法。我们进入这个行业之后,我们觉得一般的制造型企业不具备这个条件,没办法派一批人去学习,所以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做更好的工艺包,机器人落地3个小时,就要参与生产,这是我们现在在做的,所以我们是把这个当成一个客户痛点。

客户真的很难请人培训,客户会在“要不要用机器人、怎么用机器人”这些问题上经常摇摆,你解决了这些痛点,他就会毫不犹豫买机器人。所以在有些领域,特别是进口机器人和国产机器人同时进入的领域,对不起!国产机器人已经占据优势,因为它好用。

▲  越疆科技工业事业群

副总经理李春波

应对“卡脖子”和“共生共赢”

问:去年开始上游元器件的短缺一直挺严重,对于公司会有哪些影响,怎么应对这些短缺的问题?对于之后自主打造产业链的安全有没有一些启发?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的状态。

汤勇:对于芯片这个问题,我们内部有一个预计,但是做得不够好。2021年前半年的时候,有货可以出去的情况下,就是缺了芯片,可能销售额损失在5000万左右。鉴于此,既然被卡了脖子,我们今年所有技术中心就大量做方案替代,缺什么尽量就尽量替换掉,我们有这个技术能力,迭代很快。所以到目前为止,如果明年后年市场需求高速增长,我们也不会再受芯片困扰。

李春波:我认为缺芯这个事情是一段时间的问题,这个后期可预测、也可能不可预测。但是越疆的应对方式,首先我们整个供应链体系是做了战略备料的,其实我们在核心的集成电路板上,也是做了元器件的替换方案,这些都是有严谨的评估,再加之整个产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是达90%以上,所以我们现在短时间内是可以充分应对的。

问:今天在场所有企业都是机器人相关行业企业,应该如何做到共生共赢呢?

张小飞:整个行业的企业,机器人要共生共赢?他们四个人就共生共赢了,至少今天下午你们是共生共赢的。

汤勇:飞哥说得对,我们台上这四家公司,是可以做到共生共赢,但是本体企业之间共生共融很难,核心零部件企业共生共融也很难,但是我们这四位可以做到,因为我们可以一起去做个单。

张小飞:核心零部件不管是什么,减速机、驱控等等,我们只能拉帮结派,但是做不到行业共生共赢,如果大家得共赢了,那谁输了呢?输的人一定在行业是孤独而行的人,这一点是肯定的,因为我们要找到非常核心的供应商,我们也有核心的客户,我们相互之间坦坦荡荡,有时候互相支撑一下是可以的。

问:斯坦德在ARM哪些核心技术上处于领先或者拥有哪些核心竞争力,另外斯坦德明年是否有新品做发布呢?

王茂林:我觉得任何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都不是单纬度或者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斯坦德最早是一个技术型的团队,慢慢的基于对市场的理解,有了充足的场景数据沉淀,变成了一家产品领先的公司,随着产品领先,我们积淀出了行业解决方案,包括多场景的产品线、软件系统,最后,我们在细分行业里面占据了领先优势,这个领先优势包括我们的产品和领先行业know—how的理解。

刚才另外一个问到“共生共赢”的问题,我认为纵观整个商业来看,你如果是封闭的,这个市场大概率会丢掉,所以要OPEN。

今天站在这个地方发布蓝皮书,我们也是想把整个行业优秀的产品、优秀的案例,优秀的Idea集成册,面对整个行业做一个发布。这个蓝皮书里面,还有很多优秀的案例,所以我们是本着OPEN的态度,不断持续扩大我们的优势。

斯坦德明年肯定会有新品发布,而且是新的产品线,基于新场景的拓展,新区域的拓展和新行业的拓展。

问:协作机器人的细分市场如何发展?

李春波:协作机器人在传统工业领域,可以充分发挥其安全、体积小、灵活、易部署等的特点,与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共生"。协作机器人在新兴领域,比如复合机器人应用、电力、新零售等,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在工业业务上,越疆协作机械臂主要围绕着3C、半导体、家电等一些轻工业,为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提供易于使用、快速部署,高性价比的机器人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在日益增长的柔性化生产趋势下重构优势竞争力。

未来在行业场景上,越疆将逐步扩大应用行业,推动细分场景深化发展,例如在医疗、农业和商业场景进一步深挖,形成多个快速增长的市场。

▲  华成工控董事长汤勇

“机器人行业目前非常健康”

张小飞:融资的事情,我想再说一句,我说话有点粗鲁,咱们想一想,整个机器人行业中,所谓的做了产品失败的、消耗了投资方大量资金的案例,很少很少,因为机器人行业,是要拿出产品来的,虽然有些产品精度差一点,但我们不是互联网,其实我们的固定投资,跟锂电行业、氢电行业相比,这个投资额度太小了,机器人这个行业,几乎没有泡沫,我们吃的是奶酪,那个奶,还是我们自己挤出来的,因为这个产业做大做强,是会帮助全社会,也只有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才获得那么一点点社会的支持。

去看看机器人,所有做装备的上市公司的市值有哪些比较大?像海目星、利元亨,有300亿市值,我没看到报表,但是有时候会了解一下,它的动态市盈率是130,还是非常健康的,人家有多少人?10000个员工,所以在这个产业里面,沉浸了这么多辛辛苦苦的企业,我们这里面没有泡沫,除非投资者的眼光确实是乱来的。

我相信,台上的企业上市也只是指年可待而言,不只是他们,在座90%都是这样。我们愿意一起,为这个行业多说点良心话,多做点实际的工作!

补充一下,阿X里云、百X度平台,包括其他的一些平台,他们应该收费低廉一点,让我们所有的实业真正去做,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要数字化、都要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