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视界

柔宇科技最新“接盘侠”是谁?错失投资机会而“心如刀绞”的徐小平何在?

  • 2022-05-30

本月初,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宇科技”)一位员工对外透露,“欠薪”数月后,公司所欠工资都已于5月6日到账。

消息引起了业内广泛猜测:这一次,接盘侠是谁?

《机器人AI视界》了解到,柔宇科技一度被称为国产OLED屏幕的黑马企业,不仅独创了“柔性屏”技术,还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2020年,柔宇以6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柔宇科技累积融资已经超过86亿元。

曾经集万千资本宠爱,如今却陷欠薪困境,柔宇科技到底发生什么了?

 

01 独董高调喊话“拯救柔宇”

据柔宇科技招股书,柔宇研发支出高企。2017~2020年上半年,柔宇研发费用共18.2亿元,而总营收只有5.17亿元。

 业内分析人士称,柔宇科技创始人、科学家出身的刘自鸿,在管理公司方面,显然“对钱没有什么概念”,这导致柔宇财务状况出现危机。

柔宇科技另一项巨额支出是建厂买设备。按招股书,2017~2020年上半年,公司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支付现金,累计达到了53.4亿元。

柔宇科技逐渐成长为一家重资产科技公司——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已高达62%。

在科研和建厂巨额投资下,柔宇科技的产量却在业内掉队,虽有资本不断输血,但连年亏损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2017~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31.95亿元,资金链陷入非常紧张的境地。 

2021年开始,柔宇科技欠薪的消息漫天发酵,据称柔宇已拖欠近千人薪资半年,包括保洁、保安到管理人员。对此,柔宇科技并无任何解释,在2021年年底的全员大会上,董事长刘自鸿仍在激情画饼:“新的融资会在2021年12月,或2022年1月、2月到位。但目前来看,这笔资金依旧遥遥无期。

 业内报道称,截至2022年3月,柔宇科技OA系统里的员工数已经从1800下降到700。在柔宇欠薪负面爆发后,向来在社交媒体活跃的刘自鸿选择沉默,而柔宇科技独董、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却在频频喊话“拯救柔宇”。

刘姝威呼吁各级政府帮助柔宇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协助引进战略投资者。她列出了柔宇科技6项主要研发成果,大喊“珍惜从0到1的研发成果”,保持我国在柔型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但投资圈却选择了用脚投票,有业内人士质疑柔宇科技:从根本上来说,柔性屏背后可能是一种伪高科技,因为它缺少大规模应用的使用场景。

 

02 “人生赢家”的情怀与资本碰撞

柔宇科技的光环,多半来自“人生赢家”刘自鸿。刘自鸿清华大学本硕,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IBM工作,履历相当耀眼。2012年初,刘自鸿离开IBM,先后找到校友余晓军和魏鹏,创立了柔宇科技。

 三名全球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创始团队,吸引了不少投资方关注。创办当年,柔宇科技就轻松获得松禾资本、深创投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

2012年成立以来,柔宇吸纳融资近百亿,共计13轮,投资机构包括中信资本、深创投、IDG资本等。其中最大单笔融资达8亿美元,投后估值超200亿元,而在2020年年底,柔宇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估值达到500亿元。

知名投资人徐小平,曾因为错过投资柔宇,而感叹道“心如刀绞”。

 

事出反常必有妖!招股书出台后,柔宇资金缺口暴露无疑,而且看不见盈利的曙光。面对交易所的“质询”,2021年2月,柔宇主动终止上市进程。

 拥有“世界顶级科学家团队”光环的柔宇,为何会走到现在?

 

柔宇科技独董刘姝威曾提到两点原因,一是柔性屏产线2018年投产,部分应用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近一两年才完成,公司还未来得及开拓市场;二是是三位创始人对开拓市场、创造现金流和保障公司运营缺乏经验。

 没错,从创立柔宇科技开始,刘自鸿和强悍的科技团队,从来就不是奔着赚快钱来的。早在2014年,柔宇科技发布了全球最轻薄、可直接用于智能手机领域的彩色AMOLED柔性显示器,刷新了显示领域的世界纪录。这款显示器号称可以自由卷曲伸缩,厚度仅约0.01毫米,不足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刘自鸿把这段设备测试发布网上,当天就有制造业大企向柔宇开出3亿美元的收购合同,但刘自鸿并没有同意。

尔后,在个人情怀与企业生存面前,刘自鸿似乎忽略了资本存在的根本路径——投资、赚钱,撤退。 

 

03 谁将是接盘侠?徐小平可出手了吗?

刘自鸿对技术非常痴迷,他笃定地认为,优秀的产品,一定会迎来市场的丰厚回报,“早年间去找一些投资人,没听过这个技术,怀疑是不是忽悠,其实这挺正常——过几年你把东西做出来了,这种声音自然就没有了,而且还受到资本的追捧。”

《机器人AI视界》资深分析师王刚认为,自上市以来,柔宇科技一直在被市场质疑:从产品雏形到规模化量产,再到良品率过低、产能不足,加上缺少应用场景、销量堪忧,这必然引发市场对柔宇的造血能力的忧虑。

“柔宇采用是To B + To C的双战略,即面向C端市场生产全柔性屏打造的自有品牌消费电子产品,又面向B端企业,为手机厂商进行供货。”王刚分析认为,两条腿并行走路固然稳妥,但在运营侧过于理想化,柔宇科技的技术并未得到国内手机厂商的广泛认可,柔宇首次走进大众视野,是其发布的第一款FlexPai柔派折叠手机,但其品牌认知度过低,销量惨淡。

技术垄断并未能持续多久,就在柔宇推出折叠屏手机后不久,2019年初,小米总裁林斌宣布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也声称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刘自鸿曾在微博直接开怼。

显然,在抢占“折叠手机”的市场上,柔派手机可谓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虽然有不少企业为柔宇科技的技术站台,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格力电器等公司,但没有一家是主流手机生产商。据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统计,在2022年全球柔性OLED产能分布图中,三星柔性OLED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36%,而京东方则达到21%,维信诺为7%,TCL华星则为5%,柔宇市占率则几乎为零。

 

《机器人AI视界》资深分析师王刚认为,柔宇主推的IGZO方案的成本确实会低一些,但能耗高、稳定性差,相比之下,京东方的良品率要高出20%,这也导致柔宇被一线手机厂商排除在采购清单之外。

柔宇科技正深陷至暗时刻,谁来拯救柔宇?那位错失投资机会而捶胸顿足的徐小平,或者可以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