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视界

审视无业绩支撑的人工智能军团:商汤、旷视、云从科技,投资者们的希望在哪里?

一一AI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已从单纯依靠一级市场融资,开始寄望快速进军二级市场。

  • 机器人AI视界
  • 2021-12-29

在2021年资本市场中,人工智能企业的上市获得了众多“资本家们”的深度关注,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将目光聚焦于此,格灵深瞳、云知声、云天励飞等企业也纷纷尝试在A股和港股IPO上市。

虽然最终结果并非都如企业创始人所愿,但AI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已从单纯依靠一级市场融资,开始寄望快速进军二级市场,时近2021年年底,审视无业绩支撑的人工智能军团:商汤、旷视、云从科技,投资者们的希望到底在哪里?

01 人工智能投资仍在跌宕起伏

2011年至2014年,我国AI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金额分别为15.12亿元、3.52亿元、13.12亿元、71.49亿元,金额在2014年有了大幅提升,为AI人工智能初级赛场做了前期准备。

2015年至2018年,人工智能来到了发酵阶段,行业年投融资金额完成了百亿级、五百亿级、千亿级的三连跳跃,投融资数量也跃升至最高的900多件。

在2019年,行业投融资金额下降至800亿元左右,数量降至655件。

2020年起,人工智能投资开启重温阶段,投融资金额骤从800亿升至3363亿元,数量却下降至553件;行业资源分配从原来的分散化趋于集中化,平均每笔投融资金额超过6亿元。2021年,AI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本家”,开始聚焦于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锁定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的企业,进行定向投资。同时,而相关优势热门企业也受到追捧,投资机构不一定有入局机会。

02 何时扭亏?仍是行业关键转折点

时至2021年尾声,AI人工智能企业动辄数十亿元融资、百亿元估值、高额研发投入,却仍没有业绩能够支撑。

在商汤科技向外发布的财务报表中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分别为8.5亿元、19.2亿元、24.5亿元以及17.7亿元,累计支出研发费用69.9亿元;同期公司亏损净额分别为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及37.13亿元。旷视科技同样如此,截至2021年上半年,累计未弥补亏损高达166亿元。云从科技2018年至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1.8亿元、17.1亿元、6.9亿元。

当AI人工智能企业打开上市的大门,行业的一级市场也受到了积极影响。比如云知声在2020年11月获上交所受理,于2021年2月撤回发行,但时隔两年,公司又迎来了一级市场的资本注入。数据显示,云知声此前一轮的融资发生在2019年4月;2021年6月,公司又获得了D+轮近1亿美元的资本投入,这一轮的融资金额在公司总共的十轮融资中排名第二。

2021年,AI企业进军二级市场,例如商汤科技尝试登陆港股,格灵深瞳、云从科技、云天励飞、旷视科技成功通过发审委审核,这无疑让人工智能行业的一级投资者们看到了希望。

03 你看到的只是表象:那些所谓的希望

企业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如何盈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受到外部因素的滋扰。此前商汤科技原本计划于12月7日在香港IPO向全球发售,12月16日公布最终发售价、配售结果等信息,并于12月17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然而,12月10日,美国财政部将商汤列入“非SDN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名单”,实施投资限制。

继商汤科技被列入美国所谓的“投资黑名单”而导致IPO延迟后,当地时间12月16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将云从科技、大疆、依图科技、曙光信息、东方网力、立昂技术、旷视科技、美亚柏科等8家中国公司列入“非SDN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名单”,限制美国投资者对上述公司投资。“AI四小龙”针对美方的无理指控都进行了强硬回应,并表达了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决心。但外部因素的干扰还是对AI人工智能企业发展产生了影响。

12月13日,商汤科技公告称,公司全球发售及上市将会延迟,并将申请股款悉数退回投资者。

12月20日,商汤科技宣布重启公开招股,发行规模和定价区间与此前保持一致,招股章程所载的基石投资者名单出现变化。新的9家基石投资者分别是中国诚通旗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徐汇资本、国盛集团、国泰君安、上汽集团、泰州文旅、香港科技园、希玛眼科。

12月23日,商汤科技公开招股结束,融资额为13.37亿港元,仅为首次招股时的43.4%。

2021年是AI人工智能企业集中申请上市,产业投资上升阶段的关键爆发期,希望与挑战并存,仍然还有很多因素和外部挑战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