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界

完成近亿美元B+轮融资,非夕科技CEO王世全:加速赋能产业生态链

  • 2022-07-15

《机器人AI 视界》获悉,上海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非夕科技)已于近日完成近亿美元B+轮融资,融后估值超10亿美元,达到独角兽级别。

非夕科技创始人兼CEO王世全称,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通用平台型产品研发、业务拓展和生态建设。据悉,目前非夕科技已发布多款通用机器人软件平台,并于去年完成首条自适应产线的交付,且已实现批量化落地,业务同期增长近10倍。

 

01 打造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非夕科技聚焦通用智能机器人领域,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集工业级力控、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的自适应机器人产品,为客户提供基于非夕机器人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

非夕科技创始人兼CEO王世全表示,非夕科技核心创始团队成员来自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公司的自适应机器人软件系统及超90%的核心硬件均为自主研发,目前非夕科技的自适应机器人已申请逾百项专利,其中70%以上是核心技术专利。

▲ 非夕科技创始人兼CEO王世全

“要实现机器人仿人化技术革新,需不断突破力控能力、实现AI技术融合。”在王世全看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同行业对现场作业机器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自适应机器人不仅需要具备与人协作的能力,还需要适配应对复杂环境及任务的功能,因此拥有位置误差容忍度高、抗扰能力强、智能可迁移等特性。

 

02 首台自适应机器人露脸

据王世全介绍,非夕科技已推出全球首台自适应机器人——拂晓Rizon,该款机器人首次将工业级力控、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融于一体,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只能在结构化环境中完成基于轨迹的固定任务的局限,可通过高度类人化的手眼配合,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适应未知的工作环境,有效增强了生产力。

“自适应机器人的革新必须是自底向上的、系统性的、全面的革新。”王世全认为,为解决长期接触式以及复杂手眼配合型的工作,自适应机器人底层核心技术应沿着仿人化的技术路径发展。“一方面,自适应机器人应以高复杂度、高精度、高响应的力控技术为基,不断提升对底层力矩传感器、关节模组制作封装、整机设计,以及核心力控算法的要求,力争打造全栈式技术创新机器人产品;另一方面,自适应机器人需建立在完整感知能力基础上的层级式智能AI——底层智能控制手臂的基础运动,中层智能编码基础运动的不同序列,高层智能负责认知、理解、规划等。”

在自适应机器人生态建设方面,王世全称,非夕科技针对潜在的通用智能机器人生态伙伴,持续开放多种赋能和合作方式,如官方授权、联合推广、渠道激励和特定项目推进等,致力于通过灵活主动的权益政策,加速生态伙伴的业务落地,构建协同共进的产业链体系,促进产业生态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