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深圳谋建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2025年产业增值欲冲刺160亿元

  • 2022-07-14

近日,深圳市工信局、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

 

01 紧抓机遇 力促产业增值跃升

《计划》提到,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拥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较为完整,在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本体和集成应用等方面均有布局;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产品类型丰富,已有多个场景的落地应用;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较大份额。据悉,2021年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增值达89亿元。

随着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之疫情带来的“机器换人”需求,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此外,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船)的需求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深圳市紧抓智能制造发展浪潮,不断发展壮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力争快速改善智能机器人产业结构不均衡、部分核心技术不成熟、同质化竞争明显、人才供需矛盾凸显等现存问题。

基于此,《计划》提出四大目标:首先,实现产业规模跃升,力争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增值达160亿元,其中无人机产业增值达百亿级规模,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实现快速增长;其次,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心零部件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增1个省级或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20家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在产业应用拓展上,组织实施一批电子信息、汽车、教育、物流等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实现智能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此外,针对产业生态优化,打造一批检测认证、标准制定、知识产权运维等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智能机器人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壮大智能机器人高端人才队伍。

 

02 攻关核心技术 速拓深度应用

《计划》提出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示范应用推广、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支撑能力建设等四大重点任务。

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深圳市将围绕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开展机器视觉、语音语义识别等智能技术研究,加强飞行控制、图像传输等无人机(船)关键技术研发;在强化示范应用推广方面,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扩展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的应用场景,并推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船)在相关领域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方面,支持企业针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外延式并购,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同时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

针对加快支撑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计划》提出,深圳市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中试验证和检测认证等,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加强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智能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建设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加速器、技术创新联盟等孵化载体,支撑初创企业发展。

 

03 政企联合 布局产业链全流程

此外,《计划》还提出七大重点工程,即核心零部件与系统集成自主创新工程、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工程、智能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智能机器人云化协同工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质量品牌提升工程、知识产权与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其中,在核心零部件与系统集成自主创新工程方面,深圳市计划整合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在工业机器人、服务与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船)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而针对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工程,深圳市将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前瞻布局类脑智能、高效仿生驱动与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推动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深度应用。

为保障该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深圳市相关部门将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推动解决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加大资金支持,设立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加大对智能机器人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强化人才支撑,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和团队,提升引才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加强空间保障,鼓励国有企业建设一批“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区。